索引號 | 016024605/2021-001427 | 發布機構 | 渭南市統計局 | 發布日期 | 2021-06-28 |
2020年以來,國家統計局開始推行新的勞動工資統計改革,采取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,勞動工資統計年報實行調查數據下算一級的方法,分非私營和私營法人單位勞動工資數據。經省統計局評估反饋后,現將2020年我市勞動工資年報數據基本情況公布如下:
一、非私營單位情況
2020年渭南市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5596元,與2019年的61623元相比,增加了3973元,同比名義增長6.4%。其中,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69256元,比2019年的65814元增加了3442元,同比名義增長5.2%。
分行業門類看,年平均工資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07057元,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.63倍;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95127元,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.45倍;采礦業82968元,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.26倍。年平均工資后三位的行業是住宿和餐飲業35891元,為全市平均水平的54.7%;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它服務業37294元,為全市平均水平的56.9%;租賃和商務服務業46599元,為全市平均水平的71.0%。
分行業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如下表一:
二、私營單位情況
2020年渭南市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3059元,與2019年的41771元相比,增加了1288元,同比名義增長3.1%。
分行業門類看,年平均工資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53693元,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.25倍;采礦業51475元,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.20倍;制造業51187元,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.19倍。年平均工資后三位的行業是住宿和餐飲業32923元,為全市平均水平的76.5%;農、林、牧、漁業33445元,為全市平均水平的77.7%;衛生和社會工作33712元,為全市平均水平的78.3%。
分行業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如下表二:
附注:
1.指標解釋
(1)單位就業人員:指在各類法人單位工作,并由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人員,包括在崗職工和其他就業人員。
在崗職工是指在本單位工作且與本單位簽訂勞動合同,并由單位支付各項工資和社會保險、住房公積金的人員,以及上述人員中由于學習、病傷產假等原因暫未工作,仍由單位支付工資的人員。為準確反映行業用工情況,從2011年起,將在崗職工中的勞務派遣人員進行了單獨統計。
其他從業人員是指除在崗職工以外,實際參加本單位生產或工作并從本單位取得勞動報酬的人員。具體包括:非全日制人員、聘用的正式離退休人員、兼職人員和第二職業者,以及在本單位工作的外籍和港澳臺方人員。
(2)工資總額:根據《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》,工資總額是指本單位在報告期內(季度或年度)直接支付給本單位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。包括計時工資、計件工資、獎金、津貼和補貼、加班加點工資、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。
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,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房費、個人所得稅、水費、電費、住房公積金和社會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等。
工資總額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,不論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,均應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范圍。
(3)平均工資:是指在報告期內單位發放工資的人均水平。計算公式為:
2.統計范圍
非私營法人單位和統計上認定的視同法人單位的產業活動單位,具體包括國有單位、集體單位、聯營、股份制、外商投資、港澳臺商投資等單位。
私營法人單位和統計上認定的視同法人單位的產業活動單位,具體包括私營有限責任公司、私營股份有限公司、私營合伙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。
工資統計主要統計法人單位的就業人員,而個體就業人員、自由職業者等非單位就業人員不在工資統計范圍內。
3.調查方法
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《企業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》和《勞動工資統計調查制度》,對一套表法人單位采用全面調查的方法,對非一套表法人單位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。
4.行業分類標準
工資統計的行業分類標準按照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》(GB/T4754-2017)執行。
5.由于私營單位的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業,主要是一些小的區域性行業協會,如寺廟管理委員會、種植養殖協會等,調查樣本量小,代表性不足,故未在表中列示。
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
渭南市電子網絡和大數據中心承辦 網站標識碼:6105000008
渭南市政府辦公地址:渭南市三賢路北段 聯系方式:0913-2109200
運維電話:0913-2930116 郵箱:wn_webmaster@163.com
本站有些信息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(建議使用IE7以上瀏覽器訪問,獲得好的體驗)